眼科新进展

综合新闻

兆科眼科-B即将上市,爱尔眼科参股其中

来源:眼科新进展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19

近年来,伴随着患者基数及患病率的增长,眼科因巨大的发展潜力而被称为“黄金赛道”,正是如此,国内眼科龙头爱尔眼科、欧普康氏等颇受资本的青睐。

爱尔眼科自2019年以来,短短2年的时间股价翻了5倍有余,即使经历了本轮回撤,其股价仍有3倍的涨幅,总市值达到2500亿。欧普康视更是夸张,2019年以来股价最高涨逾800%,年初以来仍有近20%的涨幅。去年7月,港股迎来首家眼药生物科技公司欧康维视-B,上市当天涨幅高达152%,可见市场对于眼科公司的追捧。

4月16日,由李氏大药厂(00950.HK)分拆的兆科眼科(06622.HK)发布招股计划,于16日-21日期间招股。公司拟发行约1.24亿股股份,每股发行价港元,保荐人包括高盛和富瑞金融,预期将于4月29日登陆港交所。值得注意的是,兆科眼科除了吸引了高瓴、TPG、正心谷资本、奥博资本以及方源资本等众多医药领域的明星风投入股,长牛股爱尔眼科也位列兆科眼科股东之中。

那么,这家眼药新秀兆科眼科究竟质地如何?

1尚未产品商业化长期“烧钱”大概率

兆科眼科是一家脱胎于李氏大药厂的眼科制药公司,新药研发主要涵盖干眼症(DED)、湿性老年黄斑部病变(wAMD)、糖尿病黄斑水肿(DME)、近视及青光眼五个领域。对此,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及引进已建立起包含25种候选药物的全面眼科药物管线,其中包括13种创新药物及12种仿制药。

目前,公司已具备商业化的生产规模,其年产能约为2.5百万支多剂量滴眼液,6.0百万支/瓶单剂量滴眼液,0.4百万支/瓶无菌凝胶及4.0百万支外用凝胶。

但值得注意的是,兆科眼科当前尚未有产品进入商业化,最早的新药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才申请上市,而大部分产品仍处于新药研发阶。这也导致公司经营状况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长时间、大规模的“烧钱”也是必然。

招股说明书显示,2019年至2020年,兆科眼科均无销售收入,亏损净额分别为122.1百万元、727.0亿元,2020年亏损幅度较2019年扩大了近5倍。

大额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二:一是兆科眼科财务成本的骤增,由2019年的2640万元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6.72亿,主要是因为公司的A系列优先股及B系列优先股赎回金额及转换特征而确认的金融负债的账面值变动。

二是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药品研发,连续数年发生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。2019至2020年,兆科眼科研发开支分别为93.4百万元、81.8百万元,2017年度及2018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25.66%和95.49%。

在生物医药行业中,持续不断大额投入的公司并不在少数,但最后能脱颖而出的企业却不过是凤毛麟角,不投入必死,投入了也未必能成功,不确定性、偶发性等行业特点决定了其药品研发具有高风险。

而且相较于眼科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领域,因眼睛结构复杂,技术要求较高,国内眼科药企起步较晚且基础及技术积累薄弱,导致眼科用药市场因长期被外资公司所垄断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,包括兆科眼科在内的眼科制药公司“烧钱”也仍将是大概率。

在兆科眼科上市之前,公司短短3年内开展了两轮融资。从公司股权架构来看,GIC持有兆科眼科17.3%的股份,是除了李氏大药厂之外的最大机构投资方;Panacea和VMS分别持股8.1%和7.6%,高瓴资本和TPG则各持股7.4%,正心谷资本、奥博资本、爱尔眼科和方源资本分别持有4.0%、2.7%、3.0%和1.1%的股份。

烧钱、亏损带给投资者的直接影响即是短期看不到现金分红的回报,但若长期没有产品上市,同时公司还需要继续融资补血,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想要获利难度极大。所以,未来产品特点、市场规模以及研发商品化进度对于公司而言是关键。

2核心产品进度落后市场竞争激烈

随着国内对护眼意识的提高及患者人群持续扩张,中国眼科药物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6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9.6%,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。

在眼科创新药方面,用于治疗干眼症的环孢素A眼凝胶是兆科眼科的核心产品之一,也是目前其研发进度最快的产品,已进入临床Ⅲ期试验。公司预计环孢素A眼凝胶将在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临床Ⅲ期试验,并于第四季度提交新药申请。